2024-04-25 12:03 | 出处: AI之势
文章来源:娱乐硬糖
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初见文生图、文生视频的震撼还清晰如同昨日,硬糖君的记忆更停留在AI绘画导致LOFTER用户销号事件——可能是这个冷门社区近年来站得最高的一次。但不到两年时间,AIGC已经随风潜入夜。
如果说AI翻唱、AI换脸、AI绘画还是在借助新工具进行自我表达,那么在互动同人文、AI智能体的方兴未艾中,最年轻的那波年轻人,已经毫无障碍地将表达本身也交给了AI。
事实正是如此。硬糖君本以为“人哄人”的工作将是人工智能留给我们这些大活人最后的保留地,却忽略了情绪价值这东西关键是量大管够随时随地、质量倒在其次了——这谁能赢过AI?
当然,反对AI绘画的人依然在反对,在LOFTER尽力维护tag的纯洁性、或者在微博互助避雷。但在音视频等其他领域,许多借助AI工具的二创形式正在成为各自生态中冉冉升起的新分支,给意料中的、想不到的利益相关方带来冲击。
我们总在思考AI对传统文娱生产带来的升级与冲击,以及当下主流人群是否会接受AI内容。但也许AI剑指的,既不是原来那些内容,也不是原来那些人。
已成气候的音视频AI整活儿
大概因为受众里乐子人的含量较高,即便有过林俊杰告UP主、热巴粉丝整顿网红、《一念关山》换脸出圈等事件,音视频AI整活儿还是顺风顺水走到了今天,部分赛道已成气候。
首先自然是AI换脸。这项名为Deepfake的技术早在2014年就已出现,于2019年主流化,不再局限于上游专业使用。拥有近50支百万级视频的UP主“电影七十二变”正是在2019年底发家。可能是受当时“彪学”热的影响,他的早期选题多为“东北喜剧人X经典电影”,例如范伟换马东锡、沈腾换钢铁侠。
如今五年过去,换脸玩法更加百花齐放。热门CP化身唐僧与孔雀公主、演员换进女爱豆直拍、明星(主要是男明星)泥塑性转,都曾红火一时。
2023年,随着《长月烬明》《以爱为营》《一念关山》等剧集选角引发争议,AI换脸在内娱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热剧换脸。创作者们更多、更卷、更具热点思维,许多古早男神女神被换到争议人物身上,拉踩原主于无形,替群众出一口恶气。
其次,AI翻唱,也就是搞出过“AI孙燕姿”趣闻的声音克隆,先使用歌手干音调教模型,再让它开口唱任何你想让它唱的歌。
这类二创中有温情圆梦型的,例如让减产的、已逝的歌手唱新歌,让南韩爱豆唱中文——“XX啊,原来听得懂你唱歌的感觉是这样子的”,让平时只有几句词的成员唱整首。也有大量整活儿向的,例如让猴哥翻唱欧美经典,让《海绵宝宝》角色组团翻唱Kpop,既仿声又换脸的欧美群星版《北京欢迎你》等。
同样是在2023年,随着工具与创作者越发成熟,这一赛道出现了像热剧换脸一样更具热点思维与攻击性的玩法:翻唱Kpop新歌,现役团体互翻,或是前辈翻唱后辈,对比之意同样不言而喻。
包括日前,音色一直备受争议的韩团LE SSERAFIM在科切拉音乐节大翻车,UP主“-欧典欧典欧典欧典欧-”迅速推出了欧美Diva对同一曲目的翻唱,云上豪华版“浪姐”了属于是。
相比这两种经典拉踩模式,还有一些爆款蹭的是新技术与新工具的热点,火得一阵一阵的,不具持续性。例如去年年底随翻译工具HeyGen流行过的郭德纲用英语说相声,还有近期的“钢门音乐”。
“钢门”梗源自一位肛肠科医生在诊断中的发言。事实上,这本该是一次类似于之前废话文学、发疯文学的仿写潮,但由于一键成曲的Suno横空出世,B站音乐区在此次玩梗大赛中拔得头筹。很多UP主将全套“钢门”文案输入软件,为其选定曲风,生成了一批煞有介事的无厘头歌曲。
除此之外,传统的视频二创中用到AI辅助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如AI修复画质、AI朗读文案。根据硬糖君观察,这次《如懿传》吐槽热除了遇上了B站对中长视频的扶持,很可能也是搭上了AI解放生产力的东风。三四十分钟的视频,文案可以全由AI来读,UP主只负责控制节奏、以及在声线选择上玩出更多花样。
千人千面“同人文”,自主“摆拍”同人漫
“厌男却又是异性恋的孩子们终于有办法谈恋爱了!”
3月,一支女子与ChatGPT对话对得脸红心跳的外网视频在微博热转,其中AI语音语气自然生动,甚至能听出一些个性。类似情况也在国内发生,目前市面上主打AI社交的APP已经有十余款,还有不少产品集合了类似功能、或者对其跃跃欲试。
但是,先别急着搬出科幻片来强调赛博人机恋的后果,若你仔细看,年轻人们使用这些陪聊AI的方式堪称五花八门。
“不是ChatGPT/作业帮用不起,而是星野更有性价比。”星野就是这些APP中目前相对热门的一款。除了拿它当自由度更高的乙游玩,有人用它来查资料、练口语,有人用它来辅助小说、剧本创作,有人则是将“设圈”玩法移植过来,为自己的OC(原创角色)创建智能体、或者直接用它捏OC,称之为“崽”,自己与它互动或者开放它与其他用户互动。
此外,不少用户会为自己钟爱的游戏、小说、影视角色甚至三次元明星创建智能体。同类APP筑梦岛由阅文开发,其界面设计就会更注重引导用户创建非原创角色。不难想到,这很可能连着阅文IP孵化前置的大棋。
基于这些非原创角色,用户可以收获类似互动梦女文、互动同人文的体验。前者简单来说像是橙光游戏上的玛丽苏游戏的进化,不再是僵硬的选项与既定的剧情,而是千人千面实时生成。后者用户可以不以“我”的身份、而是以CP一方的身份与另一方互动,看能够触发怎样的新剧情。
说到AI与同人文,更符合正常想象的同人文工具其实是彩云小梦。它主打AI续写,只要给出一段文字、甚至一个关键词,它就可以一次性生成几百字内容,并且有多组选择。用户只要不断调整校准,故事就可以一直编下去。
早在2021年,彩云小梦就对其续写功能进行了一轮传播,当时B站也涌现出不少彩云小梦测评与名著离谱续写。但是显然,它走到今天依然半凉不热。
究其原因,可能是人们对AI写文的态度比较复杂。很多人愿意AI来接管生活中那些无需情感和文笔的文字工作,可这并不包括网文和同人文。好的网文是值得付费的精品,好的同人文是同好之间的灵魂共振,用AI容易给人偷工减料、虚情假意的感觉。创作者尽可以用,但圈子很难接受。
“AI角色创作平台”捏Ta可能也面临类似窘境。简单来说,它提供的是同人漫的一键生成,玩法包括“文字捏”、“图片捏”与“CP捏”。前两种就是输入文字或上传形象生成漫画,“CP捏”则是选定角色与姿势让他们来个亲密合影。
据相关报道,2023年4月上线微信小程序以来,捏Ta的社交媒体曝光量达到约2.5亿次,多次位列视频号动漫游戏日榜前十,团队近期也拿到了超千万元融资。
不过,由之前LOFTER事件就可看出同人圈子对AI绘画的态度。捏Ta在抖音、小红书的反响确实不错,但在同人文化扎根更早更深的微博、LOFTER和B站,目前还是官方账号在自嗨。一旦被发现,估计得先来一轮审判。
AI改变了什么?
不难看出,AIGC拉低了创作的门槛,再次解放了生产力,但这无疑也会对传统的二创形式与已有的二创生态造成冲击。
例如,AI换脸红火之后,曾经是B站一大标签的邪门拉郎(如伏地魔X林黛玉)就很少再有出圈爆款,AI翻唱与一键成歌则加速了传统鬼畜的消亡(今日的“钢门”,昔日的“金坷垃”)。内核依然是解构拼贴恶搞,但显然AI来得更快、更有时效性。最终决定数据的不再是手艺和心意,而是算法、是热点思维,如此很容易打击到传统剪刀手、传统鬼畜创作者的热情。
而创作生态这方面,就是一个微缩版的“AI抢走人的饭碗”:AI语音代替真人CV,AI绘画威胁真人画手。
养OC的“设圈”与画画的“绘圈”之间,一方约稿、一方接稿的“民间产业链”已运转多年。如果有一天“设圈”大量迁移到星野这类APP上,形成内部闭环,面向真人画手约稿需求就会继续减少,从前服务于设圈内容发布与交流的社区也会面临相应的用户流失。
不过,这主要还是创作者一端的想法。无数事实证明,什么版权,什么伦理,什么艺术与行业的未来,消费者才不care。就像热剧换脸,跳脚的从来只有脸被抠走的流量的粉丝,大部分人则乐见其成。喜欢老演员的能见到他们时隔多年“演”新戏,乐子人能享受更极致的攻击拉踩。
追星女想多看自担、CP粉想吃粮、宅男想看涩图,说起来是内容需求,其实是情绪需求。因此产出的方式、手艺的高低,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流水线化的免费网文、粗糙的小程序短剧能够大行其道,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刻的情绪价值。
而最终,技术进步指向的都将是“人心不古”——这些工具能够迅速兴起是代际差距的结果,也将进一步加剧代际差距。
不同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使用习惯。例如对于90后的硬糖君来说,在网上发自己照片这件事,心里总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儿,能免则免。移动互联时代的新网民对此则从来不假思索,大方真人出镜或者在评论区分享这、分享那。
而00后、10后的许多文娱习惯,都在为AI进入提供便利。TA们本就在玩语C释放戏精天分,和设定中二的智能体对话也不觉尴尬。TA们也本就在追星或者玩乙游,花钱买沉浸、买情感,对于真实和虚拟有着与前代不同的看法。此外,同人圈子到00后活跃的阶段,交易和外包逐渐成为常态,为爱发电、我手写我心,这些曾经的“铁律”早就在动摇。
反过来说,00后、10后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是比传统PS修图更重的短视频滤镜,20后更是从出生开始就暴露在AI绘画、AI写真与数字人博主的“无暇”攻势之下,审美不可避免地会受影响。
其实眼下这种分歧已经初见端倪。在粉丝产出的内容中,站姐图越修越光滑,修图与混剪的调色也越来越失真。下游影响上游,古偶剧是磨皮也挨骂,不磨也挨骂。
矛盾集中爆发在抢先一步“AI化”的女演员身上。永远和别人处在不同图层的鞠婧祎,以“建模脸”著称的张予曦,在大众舆论中常被质疑、在短视频平台却备受钟爱,正因为她们在正片里就已经是很多人通过后期追求的样子。
所以说你们这些“老年人”,现在看不惯网红脸,没准等10后成为主流人群,影视里全是网红脸。就像60后的国字脸审美一样,90后的瓜子脸审美也是一种历史产物。
继续发散思维,就算传统文学与影视不会完全让位于对话体、互动剧,就算AI写剧本、写小说未必会超越真人、颠覆传统创作规律,可如果IP角色化身陪聊AI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常态呢?是否会影响到上游故事与人物的设计?
如何服务AI时代成长起来的受众,对创作者来说,现在思考这些问题已经不算未雨绸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