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4 16:44 | 出处: Model进化论
文章来源:AI前线
整理 | 凌敏、冬梅
出门问问成功上市成 AIGC 第一股
刚刚,AI 公司出门问问正式在港股上市,报 2.98 港元,总市值约 44.45 亿港元。据悉,出门问问首次发行约 8457 万股股份,每股定价 3.8 港元。
月初时,据报道,出门问问已通过港交所上市审批,并拿到证监会 IPO 备案,并表示将于今年上市,而距离通过审批刚刚过去了半个多月,如今出门问问已经成功登陆港股。
出门问问是一家以生成式 AI 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 AI 公司。据灼识咨询行业报告,出门问问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 AI 公司。按 2022 年 AIGC 解决方案收入计,出门问问是中国起步最早、营收最高的专注于 AIGC 技术的 AI 公司之一。
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营收分别为 3.98 亿元、5 亿元、5.07 亿元。
出门问问主要业务为生成式 AI 与语音交互技术,2022 年营收达 5 亿元。公司收入主要来自 AI 软件(包括 AIGC 解决方案和 AI 企业解决方案)与 AIoT 硬件。
近年来,AIGC 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迅速,2021-2023 年复合增长率超 300%。出门问问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 37.5%、67.2%、64.3%。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Google 等。
此外,据招股书显示,出门问问本次 IPO 募集所得资金的超五成将用于 AI 相关研发投入。具体而言,44.3% 将用于持续提高建模技术,以进行模型训练;35.7% 将在未来三年用于解决方案开发及营销,其中 6.4% 用于 AIGC 解决方案。剩余 10% 将用于寻求战略联盟、投资及收购,以及在未来三年实施解决方案开发的长期增长策略;另外 10% 则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六年估值翻了 147 倍
出门问问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以生成式 AI 与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司以“Make AGI Accessible and AI CoPilot everywhere”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通用大模型,通过 AI 技术、产品及商业化三位一体发展,成为全球 AI CoPilot 的引领者。
在创立出门问问之前,李志飞的身份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前 Google 总部科学家,主流机器翻译开源软件 Joshua 主要开发者。
据李志飞介绍,由于他个人研究的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所以从谷歌回国的那一刻起,他的第一动机就是希望凭借全链路的语音技术,打造一个中文的虚拟个人助理。在李志飞所描述的技术版图中,未来所有消费者将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虚拟个人助理,在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调出最理解自己的语音交互系统,进行高效的数字生活操作,真正实现出门问问的使命,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
基于这一创业动机,出门问问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热词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垂直搜索、智能推荐、语音合成、知识图谱等在内的全栈式人机交互技术栈,并分别面向消费端以及企业端发力,逐步拓展形成今天的规模布局。
2020 年,出门问问推出能够理解并生成文本的大模型 UCLAI,并发布 AI 配音平台“魔音工坊”;2023 年,出门问问将 UCLAI 升级为通用大模型“序列猴子”,以及一站式数字人制作平台“奇妙元”、企业 AI 交互式数字员工生成平台“奇妙问”以及“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等 AIGC 解决方案。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至今,出门问问共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超 2.55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Google、圆美光电、歌尔声学等。据招股书披露,出门问问 2013 年 2 月的投后估值为 510 万美元,2019 年 9 月的的投后估值为 7.57 亿美元,六年估值翻了 147 倍。
上市后就高枕无忧了?
出门问问长期专注于生成式 AI 与语音交互技术的研发,并在行业发展初期就已经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大片市场。然而,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但 AIGC 赛道上的竞争也充满了腥风血雨。
在面对如此激励的竞争环境时,如何持续保持住技术上的优势、加速技术在现实应用场景中的落地并实现盈利,成为了出门问问上市之后无法回避的“大考”。
之前,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国内 AI 企业在研发、人才等领域需巨额资本的投入,方能在规模业务和效应上实现提升,因此需要各大金融机构倾力注资来支撑 AI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初期国内 AI 企业还是较看重规模发展,而轻公司业绩、利润,导致亏损成了常态。
可见,上市后并非此后就高枕无忧了,而只是万里征程的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