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Odaily专访GCC:“情怀向”Web3基金在投啥?

2023-11-16 10:09 | 出处: odaily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 | 郝方舟

故事要从一位好友帮我拉群讲起——“介绍下,这位是Web3基金 GCC 的北美主理人 Yuxin……”

我:“哈哈哈,在朋友圈刷到过活动海报↓,原来是你们!”

Yuxin:“是的!我们一直无偿帮助华语Web3建设者,相当于 NGO 了……”

彼时只恨自己不够 builder

简单交谈下来,这家定位于Web3 NGO fund 的“非主流基金”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

在听了太多顶级机构编织的抽象叙事,目送一波波短期投机者潮起潮落后,GCC(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of Universal Digital Commons)确显画风清新。

在 Yuxin 的介绍中,GCC 在 Public Goods(公共物品)的建设上做了一些非常有情怀和有趣的尝试,无偿孵化了以太坊旗下的一些公共物品项目。除了送未被资本关注的优质开发者“出道”外,GCC 还资助、捐赠过学界和传媒领域的个人代表。

同时,Yuxin 在交流中透出的未来技术乐观派、反投机的长期主义,甚至是人文主义的务实气息,让人着迷。采访下来,我相信,Yuxin 本人的经历与抉择亦或对脚踏Web3门口、面临职业选择的人们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Odaily星球日报将专访内容剪辑如下,enjoy~

Odaily星球日报:很多读者可能对 Public Goods 这个概念有些陌生,可以先举些例子?Public Goods 往往具有什么特征?

Yuxin:公共物品,从经济学角度,具备非竞争性(使用不会削弱其他人的消费力)、非排他性(无需标准/会员资质也能进入)。

但现实中,少有纯粹的公共物品:即便是免费交通公路,拥堵后也呈现竞争性;不少国家森林公园对外国游客收费。

电子化的公共物品也有风险,如被科技公司收购,后转换到服务付费模式。维基百科或许是个特例。可见,Web2领域的公共物品有其局限性。

但到了Web3领域,局限不再——链上、透明、无需许可、全球可用、所有人获益、去中心化、开源的优势充分显现。

Odaily星球日报:GCC 捐赠过哪些Web3 Public Goods 项目?

Yuxin: 我们先后在 Gitcoin 15、Beta round、Gitcoin 18 开了三轮的独立捐助项目,共 7.5 万美元,在最新的 Gitcoin 19 中我们跟 Mask Network 合作又开了一个 3 万美元的 funding round,遇到池子外的好项目也会主动联系给予资助。我们和以太坊社区联系紧密, 8 月的 Public Goods 主题 Space(点此回顾)上,Vitalik 也有来旁听;还曾多次与 Gitcoin 官方合作共同探讨华语区公共物品建设难题(PlanckerDAO/status/1655078721039253504" target="_blank">点此回顾)。

可参考:《Gitcoin Grants Beta Round 捐赠指南(附十个精选项目)》《盘点 Gitcoin 第 15 轮捐赠活动值得关注的 16 个项目》《Gitcoin Grants 18 捐赠指南(附十个精选项目)

Odaily星球日报:要不要展开聊聊赞助开发者伊斯坦布尔机票的事?以及 Gitcoin 外的赞助,和其中的心得感悟?

Yuxin:GCC 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进行过以下几类捐赠工作:

(1)资助有 Public Goods 项目经历的优秀建设者去伊斯坦布尔参加 DevConnect,预估投入 1-2 万美元。GCC 也将赞助相关学者于活动期间发布一篇 Public Goods 报告(待终稿),全面展示Web3 Public Goods 赛道。

附:《参会指南:Devconnect Istanbul 2023 日程及周边活动一览(持续更新中)

(2)基金 LP 胡东海以个人身份,匿名捐助了所有他认可的中文公共物品社区,资金体量比较大,并且并不愿意别人提起。在一次社区成员的私下访谈中,老胡曾经自嘲地说“我就是公共物品”。当时成员们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哥们儿很大胆,无惧所有人白嫖。江湖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故事,当年火币底分红的时候,作为联合创始人的老胡直接以个人名义给一名提前离职没拿到分红的员工打了一枚比特币(当时价值 13 万元左右),非常豪气干云。在慢慢了解了老胡的经历后,我才开始理解,原来当一个人以创造公共价值作为行动标准时,他的实践路径本身,还真就算得上是某种抽象意义上的、具有生命力的公共物品。在老胡牵线下,GCC 以机构名义近期捐赠了据称见过中本聪、于清迈游学、有欧洲大学背景的一位教授五万美元;也捐赠了Remix Chinese Community,将 zk 领域等Web3社区内容中文化,预计超 10 万美元。

(3)资助其他一些经济上没那么宽裕的技术向项目,如可借助非托管钱包或好友找回密钥的开源钱包Soul Wallet。

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在 Gitcoin 捐赠轮中关注度排名靠前的项目多落在 publishing & research 领域,比如 Blocktrend(區塊勢)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区块链原创专业媒体;Nowhere Publishing 飞地书店是一家具有香港背景坐落于台湾的实体书店,运用 NFT 技术改造书籍出版流程; Matters Weekly(馬特週報)是从 Matters 社区走出的Web3 媒体,与以太坊社区关系紧密;viaPrize 是 Zuzalu 黑客松获奖项目,旨在打造全球一个激励公共物品创造的众筹奖金平台;DeSci 则是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研究登月、碳减排等议题的去中心化科学组织等。

仍有大量开发者不太会为自己发声,这将是 GCC 下一步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我们此次 Gitcoin 捐赠将重点资助密码学技术、质押/LSDFi、Web3社交、开发者工具等领域的项目。如果你的项目并不属于这几项类别,但你仍然认为你的项目是有助于华语社区公共物品建设的,也欢迎申请,我们将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酌情评估。

Odaily星球日报:GCC 都在哪发现这些项目,还是他们主动找到 GCC?

Yuxin:GCC 和 BuilderDAO 指导的孵化器 SpringX(附首期 11 个入选项目名单)建立了联系;并计划联系 KOL、媒体机构等帮助项目传播;同时也跟一些大的基金比如 OKX Ventures 建立了 VC 合作关系,优秀的入选项目后续将有机会获得进一步接洽。

此外,GCC 也会有专门小组成员,主动联系即刻、知乎、推特的创业者以及黑客松比赛上的获奖项目。也欢迎相关项目来联系我们。

Odaily星球日报:GCC 的资金从何而来,有回报要求吗?做这些是否有经济之外的其他收益?

Yuxin:概括来说,GCC 的运营模式是从个人转向 fund。

此前资金来源以 LP 个人资助为主,但我从Web2背景过来,认为“为爱发电”的捐赠不可持续,如果未来遇到很好的大型 public goods 项目,需要以类 VC 的结构支持发展,同时为 GCC 带来回报和现金流。

因此,GCC 也在考虑捐助之外的早期投资,比如 100 万元下的规模,或许可以直投。 在早期被扶持后,项目为了促进采用而进一步商业化,也没问题。对于那些非常成熟的项目,即使没有我们的投资机会,我们也会在生态上和它们尝试合作。而对于那些商业化可能性较低的小项目,我们依然会坚持无偿捐赠。我们的策略可以覆盖各个阶段的项目,其实就是从小到大把公共物品发展的生态建立起来。

除了财务回报之外,我也想反问:难道所有事都要追求利益结果,或承载一个既定目的吗?

GCC 社区的文化数字游民气氛浓厚,Web3之外,也链接 706、四海、纽约文化沙龙等。在 GCC 中,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努力的开发者、生态的布道者、有才华的艺术家等,和这些不同的灵魂碰撞,本身就是一种回馈,也是这个基金的精神收益。

Odaily星球日报:想真正理解 GCC 专注于 Public Goods 领域,需要更了解背后的人。团队背景怎样,你是因何机缘加入?

Yuxin:先说我本人,接触Web3时间并不久,刚来 GCC 两个月,对深层技术架构仍在钻研,但有技术背景,应该可以快速上手。我从中山大学经管专业毕业后短暂做过投资,当时在峰瑞资本(峰瑞投过三顿半、三只松鼠,创始合伙人李丰投过波场),同时也是知乎和公众号上的几十万粉丝的 KOL;从哥大硕士毕业后留在了纽约,主业在某家科技大厂做 Data Scientist,后加入 GCC 做品牌及北美主理人,链接北美项目资源。

选择Web3是因为相较于 AI 对于生产力的变革,我很看好Web3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有了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拥有数据主权本身,从而不再被大机构的推荐算法收割,而Web3推崇的数字游民的生活工作方式,也能让一个尼日利亚的程序员能做到跟一个 base 在美国的程序员同工同酬,这些都听起来像是一个骨感却美好的理想。我总觉得人生在世,不应该活得轻飘飘,如同博尔赫斯说的那样,“死去了,就仿佛水消失在水中”。我想做一个被世界记住的人,在充满变革性的Web3或许更容易实现这点。

我对 GCC 的初印象是“情怀”,一反之前认为币圈很“投机逐利”的印象。LP 胡东海,前火币联合创始人、蜂窝矿机创始人,财富自由后思考如何为区块链基建回馈,早年以个人名义捐助过形形色色的公共物品项目、濒临破产的小项目创始人,之后想以更机构化、流程化的形式让捐赠更透明,GCC 由此诞生。

团队核心成员 10 余位,背景多元:Bruce 之前在阿里做过全栈工程师,也是 LX DAO 的创始人,Constantin 之前在高瓴资本做过律师,Hazel 之前在某大型财经媒体做过记者,Jason 也是很有洞见的连续创业者,之后有机会也会一一讲述他们与 GCC 的故事。大家的向心力是有别于逐利风气,愿景是助力他人梦想。第一次听周会,我就发现大家都是很实在很有趣的人,也很有公益情怀。

补充:Web3在线教育基础设施 DeSchool 完成种子轮融资,Y 2 Z Venture、Plancker 发起人胡东海等参投

Odaily星球日报:你对Web3行业有何预判?接下来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Yuxin:我个人对 GameFi、SocialFi 兴趣一般,对反欺诈、反女巫更感兴趣,认为可以用数据科学的技术突破局限;技术层面会对 zk 押重注。简单说,我不看投机性太重的方向,关注技术创新,也包括Web3(生产关系创新)和 AI(生产力升级)的结合,以促进全球范围的同工同酬。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