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12:01 | 出处: odaily
以加密资产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型创新业务正在成为全球银行业关注的重要领域。尽管相较于传统金融资产,加密资产在很多方面稍显不足,但随着机构客户需求的激增,以及加密监管环境的改善,加密市场正加速发展,有望为银行业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据欧科云链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已有超过 70 余家银行参与探索加密业务。尤其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大型银行机构开始以更积极和更深入的方式参与到加密市场,成为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世界的重要连接。
全球银行业如今的加密版图究竟如何?银行可以通过哪些路径进入加密市场?如何应对加密资产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欧科云链研究院通过拆解 70 余家银行的加密布局,带您一探究竟。
机构投资者兴趣的持续增长是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正视加密资产的直接原因。
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有超过 70 家银行从不同路径参与和探索加密资产市场,其中 70% 以上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银行在加密资产领域正变得更有竞争力。
为加密公司提供银行服务目前是银行业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加密布局方式——在调查的 70 余家银行中, 87.32% 正在为加密公司提供银行服务。
加密托管服务正成为银行业布局加密市场时的必争之地——据欧科云链研究院统计,在所有探索加密市场的银行中,超过 40% 已经或计划推出加密资产托管服务。
银行与第三方企业合作拓展加密业务和获取增量客户将成为常态。目前将近 70% 的银行加密资产托管产品和服务是银行与原生加密托管公司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成果。
银行业巨头们正试图通过支付稳定币、代币化存款等代币化资产和机构级 DeFi 试点等方式更彻底和更深入地参与加密创新中。
世界银行排名前 20 的银行中至少有 9 家已参与或计划进行加密布局。更多银行在等待更多政府和主流机构采用数字资产,以此作为全面发展或扩大加密业务的信号。
区块链数据能力的提升和链上链下数据的整合是决定银行加密业务成功率及发展上限的关键因素。
以数据整合为基础,结合传统合规技术与区块链分析技术服务商的技术优势,银行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的科技方案实现加密资产交易监测与追踪,提升加密业务安全性及合规性,以保护投资者并赢得客户信任。
Laser Digital 进行的一项覆盖 21 个国家、超过 300 名机构投资者的调查结果, 96% 的受访投资者认可加密资产的价值,并认为数字资产代表了投资多元化的计划,与固定收益、现金、股票和大宗商品等传统资产类别相当。
不过,受监管合规及其他风险因素影响,现阶段直接参与加密资产市场的银行数量仍占少数,尤其在 Silvergate 和 Signature 银行破产后,部分加密友好银行在市场波动和监管趋紧的双重逼迫下暂离市场。
但作为重要的出入金通道和机构采用的主要载体,银行业的加密布局依旧时刻引入关注。据欧科云链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 年 10 月,全球至少有超过 70 家银行从不同路径参与和探索加密资产市场。
从此次样本情况看,超过 70% 参与和探索加密市场的银行集中在欧洲与北美洲。其中:
(1)随着 MiCA 法规的生效,欧洲地区的银行在加密资产领域的领先性正在进一步增加。因为 MiCA 法规为欧洲加密市场建立了一个连贯的监管制度,有助于更多银行及金融机构参与到加密创新中,并更容易接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加密公司。
(2)由于与欧盟加密立法的偏离以及对加密风险的警觉,英国尽管拥有多家加密友好型银行,但加密公司如今却很难在英国获得银行服务,少数仍在与加密行业合作的银行也要求加密企业提供更为详细的文件与信息。
(3)美国在全球加密版图中依旧占据重要位置,但银行业在加密领域却不再领先。由于 Silvergate 和 Signature 银行破产事件,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货币控制办公室今年以来都警告银行要远离加密资产,Metropolitan Commercial Bank、BankProv 等银行在考虑监管与市场风险等因素后均选择放弃或逐步退出加密市场。
(4)亚洲和中东地区的银行在加密资产领域正变得更有竞争力。尽管现阶段布局加密市场的银行绝对数量并不多,但随着这些地区对加密资产及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激增,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关注并试图进入加密领域。
参与和探索加密资产的银行分布
通过对 70 余家银行的布局情况进行拆解,当前银行业直接参与加密市场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
(1)为加密公司提供传统银行服务;
(2)为客户提供加密资产交易、托管等服务;
(3)直接参与加密资产相关业态创新。
(注:不考虑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加密市场布局。)
银行业直接参与加密市场的路径
(1)为加密公司提供银行服务是目前银行业最常见的、也是最基础的加密布局方式。——在调查的 70 余家银行中, 87.32% 正在为加密公司提供银行服务,其中将近一半位于欧洲。除 JP Morgan、花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等大型银行外,美国的其他中小型银行均是通过为加密企业提供银行基础服务介入加密市场。
但从全球来看,加密企业寻求传统银行服务依旧困难。除监管因素外,对银行来说,任何有意开设账户的客户都必须遵守严格的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和反恐怖融资(CTF)政策,同时需要接受完整的尽职调查,确保没有违反任何金融制裁的行为。尽管加密市场尽管正加速合规,但在上述方面仍有所欠缺,加上加密资产自身的波动性及安全风险等客观因素,银行通常需要运用大量财物及人力去应对复杂且欠发达的加密资产客户管理制度。
为加密公司提供银行服务的银行分布情况
(2)更多银行正在通过提供加密资产交易、托管等与加密资产直接相关的金融服务进入加密市场——在此次调查的样本中, 53.52% 的银行已经或即将推出相关产品与服务。
对于希望接触加密资产客户的银行而言,提供托管服务可能是它们深入布局加密市场的第一步。尽管散户依旧是加密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更多机构客户正在进入,并寻求以更安全和可控的方式储存和使用加密资产。传统银行在满足机构客户这类需求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在保护各类其他资产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更重要的是,提供托管服务是银行为机构客户提供加密资产交易、清结算、汇兑、借贷、投资管理等其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基础。据欧科云链研究院统计,在所有参与加密市场探索的银行中,超过 40% 已经或计划推出加密资产托管服务。
提供加密资产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分布情况银行可以通过组建旨在探索和构建全新模式的内部业务部门来引领加密业务创新,这种方案能让银行更直接地了解加密市场信息,但可能会阻碍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业务创新,且所耗费的成本也是巨大的。
银行与加密科技公司的关系正在迅速升温。随着行业融合不断加深,银行业与加密技术与产品公司的合作已司空见惯——近 70% 的银行加密托管服务是银行与原生加密托管公司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成果,通过自主研发从头推出加密托管服务的仅是少数。与科技企业合作拓展加密业务和获取增量客户在未来或将成为常态。
银行提供加密资产托管服务的方式
(3)麦肯锡曾在《银行业年度报告》中指出,为避免金融科技公司的威胁,传统金融机构纷纷选择通过合作或内部开发团队将创新元素整合到自身业务中。以加密资产为核心的各类创新业态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属于“新物种”,但现阶段直接参与加密资产相关创新的银行目前依旧稀缺。即便在已经参与和探索加密市场的 70 余家银行中,这个比例也不到 2 成。但情况正在变好,JP Morgan、花旗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正在进行加密资产相关创新的深入探索,并试图通过支付稳定币、代币化存款等代币化资产和机构级 DeFi 试点等方式更彻底和更深入地参与加密创新。
一些最知名的银行及金融机构如今也正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和其他区块链系统,或支持和孵化更加独立的加密公司,以保持业务拓展的独立性。不过,现阶段直接参与加密创新的银行更多是在由政府主导的试点项目中探索,或在机构间进行试点,真正涉及用户的用例并不多。
JPMC 的 DeFi 机构级外汇交易示意图
将视线拉回现在。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发布的世界银行榜单,目前世界银行排名前 20 的银行中至少有 9 家已经参与或计划进行加密市场布局。
(注: 2023 年世界银行 20 强中有 10 家中国银行,如果不考虑这些,我们几乎可以说目前全球最大的银行都已参与加密业务探索及布局。)
仅 2023 年我们就在区块链及加密资产市场上看到了 JP Morgan、花旗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银行巨头的身影。其中,JP Morgan 在区块链及加密业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运营的 JPM Coin 系统到 2023 年 6 月已经累计处理超过 3, 000 亿美元的交易,在机构间清结算、跨境支付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并深度参与新加坡金管局“守护者计划”,探索机构级 DeFi 及资产代币化创新与应用。
从 2023 年的整体情况看,有以下特征:
1)欧洲区的银行已成为参与和探索加密业务的主力军;
2)尽管身处熊市,但银行探索布局区块链与加密市场的方式更多样化和深入;
3)资产代币化、加密托管服务和跨境支付等当前银行布局加密市场的关键词。
3、加速数据整合,银行深入加密创新
随着全球采用率的提升和相关技术的成熟,银行业正加速深入到加密资产创新中,并推动托管、经纪、贸易清算、结算、支付、贷款等领域核心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加密资产也正依托银行业务走向主流,资产规模及用户普及率或将产生指数级增长,最终实现与实体经济的交互发展。
各家银行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正逐渐找到最适合的路径参与和探索区块链和加密资产业务。但由于加密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很多地区在监管细则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因此银行经常在拓展新业务时不得不在缺乏明确条例的情况下率先试验,这也意味着这些银行需要花费更多的合规成本进行创新。
随着欧盟 MiCA 法规的生效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区加密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全球加密资产合规正在加速。为了应对加密资产业务可能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作为全球银行业合规标准的制定者,在 2022 年 12 月完成了《加密资产风险的审慎处理》的标准制定,为全球银行处理加密资产风险敞口提供一个基准框架。近日该委员会又提出银行加密敞口披露要求,要求银行必须披露其持有的加密资产,以此作为对此前银行处理加密资产风险敞口标准的补充。监管框架的完善和业务标准的制定,正在为银行业关注和探索加密市场注入信心。
同时,很多银行在等待更多政府和主流机构采用数字资产,以此作为全面发展或扩大加密业务的信号。考虑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在政府层面的种种举措以及对数字资产释放的浓厚兴趣,我们相信银行所期待的信号很快将成为现实。
当信号来临,银行业如果想在不断壮大的加密资产市场中抓住更多有价值的数字商机,就得能为客户提供创新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但如果加密资产市场继续以如今的增速发展,传统银行的基础设施或许在不久就会过时。银行需要从现在开始构建能适应加密资产创新的新一代运营基础设施,为快速变化的银行业抵御风险和实现增长奠定基础。这其中既包括对传统银行运营系统框架、流程与技术的更新升级,以更安全地管理客户资产和处理相关业务,也需要通过适当的科技方案解决业务数据整合、安全审计与合规报告等问题。
其中,链上数据整合是最紧迫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难题。虽然区块链网络中包含已确认的每笔交易的详细历史记录,但随着区块链用例的不断拓展,链上数据将被加密和压缩,并且与传统系统使用和生成的数据有着根本不同,在规范和利用区块链数据方面形成巨大挑战。
数据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拥有准确的数据并确保其可以在所有业务环节被及时访问和共享是银行赢得客户青睐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尽管银行多年来一直在构建数据能力,但获得数据洞察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户和服务客户的压力却从未如此之大。客户尤其是机构客户对于实时数据的兴趣越来越大,对于风险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在要求银行更有效地利用传统和替代数据集,以及与更多第三方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数据产品及服务。
对于正在涉足或计划布局加密业务的银行来说,区块链数据能力的提升和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的整合分别是决定其加密业务成功率及最终上限的关键因素。区块链数据能力的缺失不仅会削弱监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加密资产的能力,也无法与加密客户尤其是机构客户建立足够的信任。
银行在布局加密资产业务版图时,要以更严格和更稳健的方式加强加密资产交易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重点关注公共区块链数据与内部业务数据的整合以支持核心业务职能,并为客户及客户的链上及链下交易建立统一视图和管理系统,以实现业务、合规和风险管理的整体目标。
为弥补区块链数据能力方面的缺失,银行正与欧科云链、Chainalysis 等链上数据服务商建立合作,通过整合双方技术能力提升加密业务效率及合规性。纽约梅隆银行在 2022 年就完成了与链上数据产品整合,成为第一家将链上数据产品作为风险管理计划组成部分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Cross River Bank、Barclays Bank 等大型银行和加密友好银行也已向第三方链上数据服务商采购相关产品及服务。
完成链上数据整合后,银行既能快速提升加密业务的拓展效率,通过链上数据判断所处赛道的发展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更重要是可以借助成熟的链上数据解决方案获得监测和抵御加密资产风险的能力。尽管如今银行通常制定成熟的 AML、KYC 和 BSA 合规计划,但对于加密风险敞口,还需要增强技术与流程以提升对风险识别能力的敏捷性和全面性。以数据整合为基础, 结合传统合规技术与区块链分析技术服务商的技术优势,银行业通过更有效的科技方案去实现加密资产交易监测与追踪,提升加密业务安全性及合规性,以保护投资者并赢得客户信任。
生成式 AI、嵌入式金融、区块链与加密货币等多种技术的快速增长和多种趋势的融合正深刻改变着全球银行业的运营及服务模式。其中,加密技术的扩散给银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尽管全球范围内缺乏明确的统一监管框架可能会阻碍加密资产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进程,但可预期的监管走势和合规进程还是极大提高了加密业务的可信度,银行业在未来数年内将加快进入加密市场,并对加密业务创新的速度及方向产生巨大影响。
在外部环境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认为:
(1)欧洲银行业将会继续巩固其在加密领域的领先优势,亚洲和中东地区的银行业在政策与市场驱动下也将在加密领域变得愈加活跃;
(2)银行业在加密业务方面将逐渐形成差异化竞争,加密交易与托管服务将成为短期内竞争最激烈但又最具吸引力的赛道,长期来看资产代币化市场的潜力更为巨大;
(3)银行可从现阶段开始围绕资产代币化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及为价值创造带来的新机遇进行场景规划和试点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加强对区块链数据的重视程度,加速区块链数据与传统业务数据的整合,以便更有效制定短期响应计划和长期转型方案。
附录:全球 50 家银行的加密布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