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AI开始拍大片,第一批演员已下岗

2023-07-31 17:29 | 出处: AI之势

原文来源:南风窗

作者:寒苟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 生成

或许在如今的时代,AI创造出任何东西都不再令人感到意外——但如果,它是一部电影呢?

7月以来,好莱坞16万演员还在罢工,制片厂显然没有让步的意思。7月13日,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公布了一项人工智能提案,要求演员同意创建和使用基于他们本人的数字复制品或对他们的表演进行数字更改。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7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SAG-AFTRA罢工活动现场

这项提案并不如字面上听起来那么简单。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指出,制片厂是想用人工智能取代背景演员。美国演员工会的首席谈判代表邓肯·克拉布特里·爱尔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意味着制片厂可以对演员进行扫描,这样一来,只要付给他们一天的工资,就可以直接用人工智能把他们插入到电影的其他部分。

也就是说,这些普通演员,将成为一次性的“日结工”。如此一来,好莱坞演员的处境,无疑更加恶化了。

这听起来像是某种异想天开的蓝图,但事实上,人们在技术上基本已经实现了这一点。例如,谷歌投资的人工智能生成公司Runway和成立于2019年的Stability AI发布了一些产品,可以让电影制作人根据书面提示,制作出逼真的视频。

Runway公司使用文本生成视频技术生成的视频截图

有人工智能专家表示,电影制片厂完全可以使用AI来创造包含人的背景——而且,这比雇佣几十名群众演员要便宜得多。

AI有可能彻底改变当前的电影制作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制作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美国队长4:勇敢新世界》和《白宫谋杀案》已经先行试验,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渲染背景角色。一些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人工智能或许还能创作出整部电影。


更便宜的“大片”


轻轻打一个响指,视频中的英国贵族男子就不着痕迹地变成了一只直立行走的猿;再打一个响指,猿猴又化成了一名专业的女格斗选手。主角的身份不同,视频的场景也随之变换。

这不是魔法,而是柏林的导演马丁·海尔林(Martin Haerlin)花了三天左右的时间用Runway和Elevenlabs的AI产品制作的一段视频。海尔林平时的工作是执导广告和音乐视频,但由于今年广告预算锐减,他开始用上了人工智能工具。

他在家里拍摄了几个自己的镜头,然后输入到Runway,要求人工智能将其转换成各种历史场景或科幻场景。他不仅用AI实现了主角的“变身”,还完成了背景的更替,且从画面质感来说,也较为真实。

这则帖子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一些制片公司已经开始聘请他用人工智能制作视频,以减少演员数量,降低成本。马丁·海尔林说:“他们都觉得人工智能就像一根魔法棒,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一部视频。”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新技术的探索,同时也意味着,他不用再承受来自制片人、客户或广告公司的压力。

若从经济和人力成本的角度出发,这项技术自然给制片公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017年底,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特效团队通过CGI技术,让2016年逝世的凯莉·费雪再次“出演”了莱娅公主一角。Wonder Dynamic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尼古拉·托多罗维奇称,为了完成凯莉·费雪的“出镜”,必须要配备一个视觉特效工作室,再加上巨额的预算和大量的技术人员,“比雇佣演员本人还要贵”。

《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中的莱娅公主

在视觉效果上,斯皮尔伯格2018年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算是先锋之一。无论是演员在游戏中的妆造,还是它所打造的“元宇宙”世界,都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虚拟世界的想象。

拍摄这部电影时,斯皮尔伯格也下了血本。公开资料显示,《头号玩家》的制作成本高达1.75亿美元。据称,其中特效就花了近1亿美元。主演泰伊·谢里丹回忆说,为了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他有整整八周都穿着动作捕捉服,最后还需要几十位技术人员处理这些数据。

相比之下,AI可以大大降低拍摄的成本和要求。

2017年,泰伊·谢里丹和尼古拉·托多罗维奇创立了Wonder Dynamics公司,目的是为小规模的电影制作团队提供低成本的技术支持。有了Wonder Dynamics的AI软件,用户在拍完一个场景后,可以用另一个角色替换镜头上的演员,而这个替换的角色,能够模仿原演员的动作乃至面部表情。

Wonder Dynamics宣传片中展示的AI技术

Wonder Dynamics希望,那些致力于科幻电影的独立制作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像《阿凡达》或《头号玩家》那样的“大片”。

托多罗维奇说:“我们不知道下一个斯皮尔伯格在哪,他可能是某个村里的某个孩子。我们希望这种技术可以为世界各地的人提供机会,这样他们就不必非要来到洛杉矶。”

他认为,对AI技术的监管应该比CGI技术还要更宽松一些,这样它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群演面临“失业”?


据美国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电影公司就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渲染背景角色,包括即将上映的漫威电影《美国队长4:勇敢新世界》和网飞的新剧集《白宫谋杀案》。

不久前,国外的电影制作人还用人工智能制作出了第一部AI电影——《霜》。这部影片只有12分钟。乍一看来,场景和人物都几近“以假乱真”,但稍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该片的人物特写仍然有些失真。在做出张口说话等动作时,角色背后的AI本质便暴露无遗。

用人工智能制作出的第一部AI电影《霜》

同样在尝试人工智能产品的洛杉矶电影制片人贾梅尔·雷诺兹(Jahmel Reynolds)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渲染技术虽然先进,但目前还不够逼真。

不过,漫威导演乔·罗素(Joe Russo)此前曾作出预测,在两年内,人工智能就将具备创作一部成熟电影的能力。

看起来,大部分电影制作人对新技术的革新充满期待。然而,演员们却感受到危机在逼近。

“人工智能制片”的潮流威胁到了许多普通演员的生计。一些知名演员或许还可以凭此前累积的名气与制片方谈判,拿到较为理想的报酬。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大多靠担任群众演员为生。好莱坞制片人这项提案,很可能会“买断”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生计。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7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SAG-AFTRA成员Paul Forest背上的罢工口号:“AI Cannibal”(AI,食人族)

据美媒报道,目前在美国演员工会的16万名会员中,有86%的演员,赚不到足够的钱来支付医疗保障——2.6万美元。

人工智能带给电影业的动荡,是难以避免的。海尔林预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里,电影业将会流失大量的工作机会。”

薪资待遇在降低,工作保障在恶化,人工智能的威胁日益逼近,好莱坞的16万演员,不得不走上了街头。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8日,美国洛杉矶,演员简·方达在Netflix工作室外的好莱坞演员编剧工会联合罢工活动上发表讲话

7月13日,由制片厂和流媒体服务商组成的电影和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承诺最大幅度地提高最低工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缴纳上限,并提出了一项“开创性的人工智能提案”,要求在制作任何数字复制品或修改演员表演之前需要获得演员的批准,但演员工会并不满意,认为它对保护演员权益的力度还不够。


好莱坞震荡


目前,昔日的“电影天堂”好莱坞已经陷入尴尬的局面。当地时间7月13日,拥有16万演员的好莱坞三大工会之一,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SAG-AFTRA)宣布罢工,好莱坞的影视工业开始停摆。

一些知名的演员也站了出来。据《好莱坞报道》,《碟中谍》系列主演兼制片人,“阿汤哥”汤姆·克鲁斯开始向制片方施压。《芭比》女主角兼制片人,玛格特·罗比,最近在伦敦参加首映时也向媒体表示,绝对会支持罢工行动。

此次罢工规定,演员不得露面宣传自己出演的作品,播客与平面媒体的采访也不行,不得进行任何制作工作,也不能进行奖项相关的任何采访、宣传或者出席颁奖典礼。

加上此前好莱坞编剧集体罢工,大量影视节目的进度停滞不前。据报道,迪士尼推迟了《阿凡达》和《星球大战》系列多部影片的上映日期;华纳旗下的翻拍片《紫色》、DC超英续集《海王2:失落的王国》都可能延后档期。

目前看来,这场罢工潮或将造成至少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毋庸置疑,无论是对演员还是制片方来说,代价都是巨大的。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又一场“失业焦虑”。但不应忽略的是,人们无法信任的并非AI。正如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AI的两大危机之一,是人类将教会AI贪婪,以获取无底线的利益。”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触及人类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人们无法再对其背后“降低成本”的逻辑视而不见。

此外,人们在为人工智能的便利而雀跃的同时,不妨也多加考虑:电影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为此舍弃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毕竟,表演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