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14:04 | 出处: AIGC
作者:月山橘 编辑:张洁 校对:卷毛
最近,商业媒体36氪用AI开了一家淘宝女装店。
36氪用AI开的淘宝店(中)
小到店铺名、店铺Logo,大到每件衣服的设计、模特图、详情页文案,无一例外,都是由AI生成的。
全程无需雇佣任何设计师、摄影师、模特、文案专员,也没有一件真实商品,效果却与主流的淘宝服饰类店铺无异。
正当我感慨:“这是什么新型的无实物表演”时,居然还真有人下单!
看到这,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搞钱基因都动了。
在《我用AI开了家“假”淘宝店,居然真的有人下单?》这条视频中,36氪详细介绍了,用ChatGPT和AI绘画工具Midjourney辅助开店的全过程。
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已有311万播放,18万点赞,相关话题还上过微博热搜。
当时,店内展示的衣服并无实物。时隔一个多月,这家“假”淘宝店竟然成真了!不仅亮相TVB淘宝直播间,还首次参加618,使用AI数字人直播,2个小时吸引超16万人次观看。
目前店铺在售的印花T恤和渐变色半身裙,月销量分别为500+和95,评价里还有很多真人买家秀。
至此,用AI开店这件事有了确切的可行性和真实感。
6月14日,36氪发布关于这家AI淘宝店的第二条视频,分享了将AI设计的衣服真正落地——找工厂打版、制作样衣、生产、售卖、履约的过程。
毫无经验的电商小白如何利用AI快速开店?用AI开淘宝店赚钱真有这么容易?AI在电商行业的应用和前景如何?
近日,我们跟36氪AI淘宝店项目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36氪)聊了聊,了解到开AI淘宝店背后的更多思考。
为什么会突发奇想,用AI开一家女装淘宝店?
36氪称,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网红女装店老板发的朋友圈。
“AI取代人类”喊了这么久,究竟进行到什么地步了?36氪决定躬身入局,在AI的帮助下亲自开一家女装淘宝店。
在前期的店铺搭建阶段,店铺名、商品信息和文案等文字物料,全部由ChatGPT生成。店铺Logo、产品实拍图和模特图,则交给Midjourney。
整个过程,他们只需要用尽可能明确的指令,把活儿派出去,并充当“监工”的角色,把控结果的质量。
这就不得不提,使用ChatGPT这类对话式AI的基本素养之一:明确自己的需求、将复杂问题拆解、要求具体化。
比如让ChatGPT起店铺名时,由于36氪最初的要求“好听”过于宽泛,不够具体,ChatGPT给出了“花语时尚”“梦想衣橱”,这类老气横秋、缺乏个人IP色彩的名字。
考虑到ChatGPT可能对于中文的理解不够深入,36氪干脆让它起英文名,并对风格和目标人群进行了具体限定:俏皮可爱、鬼马精灵、千禧年辣妹风,适合00后年轻女生。
果不其然,ChatGPT给出的选择一下就高级多了。
又经过一番简化调整,36氪最终选择了“LumiWink”及其中文译名“卢咪微”,作为店铺名。
至于店铺Logo、产品图和模特图,36氪的做法是,让ChatGPT生成相应的英文关键词,然后输入Midnourney批量出图。
最终选定了这张图作为店铺Logo:
在基础的商品信息、品牌定位和品牌风格之上,ChatGPT洋洋洒洒地生成了商品名称、商品详情页文案、直播话术、小红书推广文案、Midjourney关键词等等。
“甜酷风”“性价比之选”“保证舒适度和时尚感”等描述信手拈来,不仅用词考究,而且逻辑清晰、细节满满,几乎不需要做任何调整。
让它针对具体的场景设计衣服,或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款衣服,也不在话下。
然后重头戏来了,把这些商品信息转换成英文关键词,输入Midjourney,生成产品图和模特图。
下面感受一下Midjourney带来的小小震撼:
整体上看,这些图已经非常接近真人实拍的效果了。
最后,只需要把商品图文信息、尺码、定价等信息上传至淘宝,一家女装淘宝店就搭建好了。
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于人力头脑风暴,请设计师、摄影师、模特和修图师,AI的确大大提高了前期效率,降本增效显著。在AI工具的辅助下,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能把一家动辄需要几十上百人的淘宝店,运营得明明白白。
店有了,商品图有了,衣服一件没有。在36氪视频的评论区,不乏有网友表示:“就不能真的开个店吗?”
于是36氪决定把开店这件事做到底。
想让这家“假”的淘宝店成真,目前常规的思路有两种:
1. 把AI设计的衣服做出来;2. 依托实际的衣服货源,用AI重新生成模特图上架,并进行多渠道推广,做分销、代理。
就前者而言,今年3月,有一款AI画的小绿裙,成了小红书爆款,敏锐的商家立马对其进行打版、预售和生产。(相关阅读:《AI生成的小绿裙,成了小红书电商爆款》)
理论上,有了AI的辅助,在设计成本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卖家可以大批量产出服装设计图和媲美真人的AI模特图,然后通过预售验证市场欢迎度,按需生产,既能降低风险、避免库存积压,还能提高爆款率。
这种做法虽可行,但在实操和落地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AI生成的图片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和随机性,对真实场景的还原、细节的控制略显不足,往往更适合设计简单图案的T恤、卫衣等基础款。如果是较为复杂的造型和款式,AI生成的模特图很可能会丢失细节。
即便是公认的可控性较强的Stable Diffusion,也很难做到完全一致,需要人工进行局部重绘。
在36氪用AI生成的服装和模特图中,衣服的领口、袖口、裙摆、腰部抽绳等细节部位,每张图都会存在细微不同。模特的动作、面部表情、手指等,也难以实现精细化控制。
再加上很多时候,淘宝女装模特图展示的,并非仅仅是单纯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体的搭配效果和氛围感。这决定了商家必须采用真人拍摄,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服饰搭配、场景选择与布置、模特情绪动作引导设计,以及后期修图上。
在大众接受度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无实物的纯AI商品图态度消极。
另一方面,具体到生产环节,需要考虑的,不单单是还原AI设计图的美感和创意,还有服装面料、制作工艺的复杂度、版型、功能性、成本和定价等诸多现实问题。AI缺的从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实际落地的可行性和品质。
这不仅考验着下游师傅的手艺,而且可以预见,有些商家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廉价的面料、辅料,或者简化做工,导致货不对版。
经过内部投票,36氪最终选择将AI设计的一款基础印花T恤,和一款粉蓝渐变色半裙进行打版生产。
两款衣服的设计理念
他们还聊到,虽然印花T恤的制作工艺没什么难度,找工厂打版生产的过程很顺利,但裙子遇到了障碍。
“我们前前后后在1688上,找了得有20家工厂,都直接被拒绝了,说渐变工艺太难做了、做不了。要么就是一次几百的打样费和100件的起订数量,这不是一般小店家能承担起的。
最终有一家工厂说,可以打版试试。在衣服细节的沟通上,又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好在样衣出来后,无论是颜色、版型还是垂坠感,都比较还原,挺超出我们预期的。”
裙子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36氪采取了预售的形式,下单满50件后才开始生产。而印花T恤则做了现货,下单后基本一天内就会发货。两者均通过1688平台一件代发。
关于衣服的退货率和毛利率,36氪透露:“可能因为衣服价格不高,再加上质量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也比较还原先前的模特图,退货很少。我们的毛利率大概在20%左右,还没算人力成本,在服装行业算是比较低的。”
可以说,36氪这次的AI开店实践,无论是前期店铺搭建,中期打版生产,还是后期的销量、退货率,整体都称得上AI落地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话中,他们也对“36氪品牌效应自带流量”“实际淘宝店靠自然流量冷启动更难”等疑问作出了回应:
“这种声音有一定道理,正如我们在第二条视频里给出的结论,我们所秉持的态度是——AI不是万能的,比起设计、做图、直播这些AI能参与的环节,流量才是最难获取的一环,这部分现阶段AI只是触手之一,需要更有经验的人类参与。
但我们可能更乐观一些,我们的探索是希望给没有电商经验、或者有心做这件事的人一些具体而微的示范,展示把AI运用到电商行业的一些可能性。”
至于在淘宝搜索“卢咪微LumiWink”,出现多家同名店铺的问题,36氪聊到:“曾试图投诉,但需要注册商标,目前还在办理。倒不是竞争的问题,主要是怕用户因为我们的视频进了别的店,结果被割韭菜。”
在这波生成式AI引发的变革中,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和AI结合的具体场景。目前,AI对电商行业的渗透度肉眼可见地深入,品牌和商家利用AI工具降本增效已不是个例。
36氪用AI开女装淘宝店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其他领域。事实上,AIGC也已经在餐饮、珠宝设计等行业崭露头角了。
钟薛高的新品冰棍“Sa‘Saa”,从口味研发、命名,到宣传、包装设计均由AI参与甚至主导。
伊利、可口可乐、王老吉、安慕希、雀巢等品牌,也发布了由AI辅助设计的包装。
除了老生常谈的AI生成商品营销文案、模特图、辅助包装设计之外,AI还能参与到虚拟人直播、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广告营销、店铺运营、搜索优化等方面。
各大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的电商业务,也在纷纷加码AI。
毕竟ChatGPT、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这类AI工具,对于国内电商平台的中小卖家而言,使用门槛显然都不算太低。国内的电商平台如果能提供更为本地化、定制化的实用工具,自然能更好地满足商家需求。
618大促前夕,京东云发起“免费数字人直播间召集”计划,为部分京东店铺打造“AI主播”、“数字分身”。同时参照ChatGPT推出ChatJD,布局智能对话客服。
紧接着,淘宝天猫发起“AI生态伙伴计划”,将AI应用于店铺开店装修、商品图像创意、营销策划推广、内容组织创作等7大经营场景,在内容、数据和客服领域为商家提供智能生成式服务。
百度新开启的电商品牌百度优选,也表示将上线虚拟导购、AI选购榜、虚拟直播间、AIGC种草等AI新玩法。
AI技术在电商行业的应用和普及,有望为品牌、商家、电商平台等各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真正的变革所需要的,不是把AI当成单纯的噱头,用于装点门面,而是应该思索如何把AI进一步落到实处。
当市场被教育到一定程度,消费者对“AI设计”难免会产生认知和审美疲劳,最终制胜的关键依然是产品、流量,以及优质的内容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