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有了AI,读大学还有用吗?

2023-06-21 19:28 | 出处: 邱祥宇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工具生成

高考成绩马上放榜,考生们忙着填报志愿,而各大高校也在加紧招生宣传。

近日,由北大拍摄的《一块石头》短片在网上引发大量讨论。该片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切的话题:有了AI,大学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在AIGC走红的当下,北大的这个短片很会抓热点。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正如剧中所展示的,目前所有的书籍都扫描到数据库,AI读过的书,一个教授几辈子也读不完。AI知道的知识,也比任何老师都要多。在校园里,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AR设备和名家大师直接对话。任何问题,只要提问,答案就会自动生成。如果获取知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松完成,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考大学,读大学呢?

剧中的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仔细研读古本《金石录》后做课堂报告,看看这本书和AI数据库的书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咖啡洒在书上。教授看到后说:看到后的书才会留下思想的痕迹,洒在书上的咖啡是思考的涟漪。

AI能够将书籍内容全部扫描进数据库,但无法将每一个人做过的笔记批注扫描进数据库。而这些批注就是人的思想传承,推动人类向前进步。

该剧引发人们对AI的讨论,围绕的要点包括:

1、知识是知识,思想是思想。AI只是数据库,不会思考。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延续和拓展人类的思想。

2、拥抱变化,知识传播的载体,从古至今经历了石头、竹简、纸、电子书等不同形式。形式不断变化,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延伸。

3、AI有智能,文化有传承。知识无处不在,不代表就是你的,读过品过、思考过、记过,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

4、AI永远只能让人知道已知的,未知都是人创造发现的,如果只是获取,而没有思考,没有想法的碰撞,知识机会陷入停滞和倒退。

这些讨论很有价值,但别忘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读大学只能送外卖,而读了大学可以选择去不去送外卖。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视频,街头采访了一些学生,问他们: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和1个亿,你选择哪个?

所有的学生都选择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因为他们觉得,好大学毕业可以找到好工作,金钱是要靠努力获得的,而有1个亿也上不了清华北大。

这些学生未经世事,对未来的畅想很美好。他们不知道,中国14亿人口,能拿出1亿现金的只有20万左右。

遭受社会“毒打”的成年人就很现实,正如葛优在一部电影中饰演的杨先生展现的那样,记者问如果有100万愿意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吗,杨先生说愿意。1个亿呢,也愿意,10个亿也都捐了。而当被问有一辆车会捐吗,杨先生说不捐,因为自己真的有一辆车。

所以,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可能被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颠覆的当下,多一点现实,少一些焦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