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加密货币充满不确定,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未来

2023-05-24 16:13 | 出处: 新浪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推行数字人民币,目前已试点多年。根据《数字人民币白皮书》,中国推行数字人民币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提供多种形式的货币,以数字形式的货币作为纸币的补充。二是提升金融系统的包容性、安全性,提高支付效率和支付服务的公平性。三是今后可能用于支持某种形式的跨境支付。

在非官方的讨论中,还存在其它一些猜测。第一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取代现有的移动支付服务。第二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将支付数据集中在中央银行手中。第三种认为,数字人民币是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取代美元。不过官方并不接受这些说法。

那么,当下流行的加密技术和正在推广的数字货币会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

在最近的一本新书《货币的界碑》中,作者徐远系统梳理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发展,思考其中的重要问题,用经济学最朴素的需求、价格、价值等逻辑梳理数字货币的发展、价格变化、发展趋势等,帮助读者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及未来。

加密货币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至今已经将近15年。此后在比特币的启发下,诞生了分叉币、稳定币、以太坊去中心化金融等新的加密货币和金融业态。据不完全统计,林林总总的加密货币总共有上万种之多,其中大多数交易量很少,价值也很低。加密货币的价值主要集中在头部几十种上。截至2022年7月21日,加密货币总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已经非常大了。其总市值还曾经在2021年11月一度超过3万亿美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对加密货币市场做一个梳理,研判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本章的观点可以概括成3句话,分别涉及加密货币的现状、问题和前景。

第一,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

说加密货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有6条理由。

(1)加密货币已经为公众所熟知,深入了解加密货币的社区和人群也已经比较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加密货币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已经走入公众的视野,底层技术也已经比较完善。

(2)加密货币市值已经比较大。总市值一度超过3万亿美元,超过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事实上,达到这个总市值的上市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这么大的总市值已经足以撑起无数的关注,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3)加密货币已经被实体世界普遍接受,很多投资者,很多主流、传统的大公司都已经接受加密货币支付。这里面,不乏可口可乐这样传统、保守的公司。

(4)加密货币已经被金融机构普遍接受。很多主流金融机构已经接受加密货币,开始为客户提供加密货币的相关服务,甚至自己持有加密货币。

(5)加密货币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交易所、ATM、指数、交易所交易基金、期权、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在加密货币市场已经基本具备。

(6)监管已经接纳。很多国家的监管层已经把加密货币纳入监管,加密货币成为正规的金融产品。在已经接受的情况下,要大幅逆转、取缔加密货币,需要有明确的理由,阻力也会很大。

第二,加密货币还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加密货币已经比较成熟,但也不是没有问题。相反,这个市场的问题很多,有的还很棘手。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成熟”了,不是说这个人没有缺点,更不是说这个人前程远大。而是说,这个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很难再有突破的时期。作为对比,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征是还有很多变化,状态还不稳定。因此,我们说“成熟”并不是褒义或者贬义的评价,而是客观的描述。

那么,加密货币有哪些问题呢?

至少可以总结出6点。里面有一些悖论性质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棘手。

(1)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太大。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大、价值不稳定,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平日的价格大幅上下波动,更能够反映其价值不稳定的是价格的大幅回调。

表11-1整理了2010年以来比特币价格的几次较大回调。可以看到,比特币价格回调有两个特点。一是回调幅度大,动不动就达到50%,甚至80%、90%,这样的回调幅度在成熟的金融产品中很少看到。二是回调频率很高,经常发生。从比特币诞生至今,不到15年的时间,其幅度超过40%的价格回调就发生过10次,平均1年多就发生一次。和美股的长牛格局相比,比特币价格简直是上蹿下跳。比特币的价格回调频率,比A股还要高很多。

近年来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和回调,并没有收敛的迹象。不仅波动率没有下降,回调的幅度和频率也没有下降。从波动的角度看,比特币离稳健、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还有不小的距离,依然是风险很高的投资产品。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而言,比特币的吸引力依然不大,更多是作为一种观察研究的对象而存在。除了稳定币,其他加密货币的价值波动也很大。

(2)加密货币的支付速度很慢,很难满足支付需求。比特币的最大支付速度是每秒7笔,这是比特币的内在算法决定的理论最快支付速度,实际的支付速度还要慢很多,一笔比特币支付很可能要几十分钟。以太币作为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货币,支付速度依然很慢,经常出现网络堵车。为了改进支付速度而推出的比特币“闪电网络”受到市场的冷落,没有起到加快支付的实际效果。

(3)加密货币的能耗很高。目前的主流加密货币使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这是共识机制的关键。这个机制的实质是无数人比拼挖矿,竞争加密货币的记账权,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和交易手续费。这个竞争的实质是通过蛮力计算寻找符合条件的随机数,先找到的人得到记账权。这个过程没有巧劲,只能靠蛮力计算,这对加密货币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意味着挖矿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算力和电力。根据英国一份报告的估算,比特币的耗电量超过挪威一个国家的耗电量。这份报告还估算,每笔比特币交易的耗电成本高达100美元,同时排放800克的二氧化碳。如此高的成本、能耗、碳排放,意味着比特币只能是小众的奢侈品,很难进一步普及、承载大规模的交易。不耗电难以保障安全,耗电又很不环保,这是一个难以破解的悖论。

(4) 加密货币涉及灰色监管地带。由于其匿名性,加密货币往往和灰色经济甚至非法经济联系在一起,比如毒品交易、黄色交易、枪支交易,甚至还涉及逃税、洗钱、恐怖融资。因此,如何将加密货币纳入监管,使之远离非法经济活动,对监管是一个考验。这里的悖论是,如果加密货币阳光化了,其市场潜力可能会受影响,市场号召力也可能会受影响。

(5) 加密货币的潜在中心化倾向。加密货币依赖于去中心化的账本,很多参与者一起来完成记账的工作。账本分散在很多人的计算机上,增加了加密货币的安全性。可以说,去中心化是加密货币的核心特征。可是,随着加密货币的发展,商业机制开始深入,其出现了中心化的倾向。比如说,矿机的出现使得挖矿成为专业机构的事情,个人电脑挖矿早已被淘汰。实际上,比特币的矿池掌握了大量的算力,增加了合谋的可能性。再比如,比特币的分布集中在少数地址上,增加了被少数人控制的可能性。加密货币到底是不是去中心化的,有没有被中心化机构控制的可能性,其实是一个问题。

(6) 加密货币的安全性问题。加密货币在理论上是安全的,但并非没有安全漏洞。比如,一旦丢失密码,加密货币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因为没有一个中心化机构为你找回密码,或者重设密码。再比如,中心化交易所看起来是安全的,可是历史上遭受了无数次黑客攻击,曾经最大的交易所“门头沟”,也不能幸免,当今最大的交易所币安也曾遭遇过黑客攻击。

第三,加密货币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央行数字货币可能是未来。

说清了加密货币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容易明白,加密货币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虽然已经被普遍接受、在算法上是安全的,但隐忧依然存在。我们无法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因为某个突发事件,人们对于加密货币的信念崩塌,引起价格的大幅下跌,然后人们的信心进一步崩塌,出现恶性循环。

加密货币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不可能三角”加密货币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在纯粹意义的无许可公链上,无法同时实现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可扩展(scalability)、安全(safety)。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强调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但是交易速度很慢,牺牲了“可扩展”这样一来,它就放弃了成为交易媒介的可能性。

突破口在哪里?

加密货币要想成为货币,或者至少成为持续存在的资产,安全性是不可以妥协的,这一点没有商量余地。如果安全性受到怀疑,加密世界会瞬间崩塌。实际上,加密货币的世界已经出了很多与安全相关的事故,人们需要做的不是降低安全性,而是增加安全性。因此,人们必须在去中心化和可扩展中做出抉择。

去中心化是人们的一种梦想,其最终的来源是对中心化金融机构的不信任。可是,我们回顾金融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心化是一种趋势,去中心化只在边缘地带存在。这是因为中心化具有巨大的效率优势,能够吸引很多参与者,而去中心化只对少数人有更强的吸引力。货币的非国家化作为一种梦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是当梦想遭遇现实,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现代社会,这只能是一种梦想。

所以,可以预期的未来主流趋势是人们将牺牲去中心化,专注于追求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加密货币推广的区块链技术可能被央行数字货币吸纳,成为未来央行数字货币的一部分。而加密货币可能作为重要的数字资产继续存在,以满足一部分人对于去中心化安全资产的需求。

未来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加密货币并不会“杀死”主权货币。相反,加密货币引起的技术革命可能会被主权货币吸收,使主权货币更加强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