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20:14 | 出处: 同花顺财经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日前表示,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密切关注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等新技术、新业态在新加坡的实践与发展,从中抓住机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孟文能在近日举办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希望通过合作性金融科技项目,在即时汇款、原子结算、可编程货币、通证化资产和可信持续性发展数据这五个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在这一过程中,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密切关注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等新技术、新业态在新加坡的实践与发展,从中抓住机遇。
打造加密资产枢纽
孟文能用中国的“五行”来分别代指新加坡希望在金融科技上取得突破的五个方面。这其中,最吸引市场瞩目的是以“火”来代指的可编程货币。在孟文能看来,可编程货币拥有加密货币、稳定币、通证化银行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这四种形式,其中加密货币是新加坡金管局不看好的。
他说,加密行业的真正价值不是来自于对加密货币的投机,而是来自于对资产进行通证化,并将它们放在分布式账本上,用于提高经济效率或增强社会包容性的用例(use cases)。新加坡希望成为一个加密资产枢纽,来试验可编程货币,在原子结算等用例中应用数字资产,以及将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通证化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和降低风险,而不是来从事加密货币的交易和投机。
事实上,这已经是近三个月来金管局第三次展示其在数字资产或加密资产方面的政策立场。孟文能在8月底表示,许多有价值的项目,包括现金和债券等金融资产,艺术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甚至碳信用额度和计算资源等无形资产,都有可能被通证化,成为数字资产。当部署在分布式账本上时,数字资产被称为加密资产。金管局希望新加坡成为最有利于数字资产发展的司法管辖区之一。
与此同时,金管局希望新加坡成为管理数字资产风险最全面的国家之一,也是在阻止散户投资加密货币等领域最严格的国家之一。10月下旬,金管局发布了公开咨询文件,准备推出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降低加密货币交易对消费者的伤害风险,并支持稳定币作为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中可信的交易媒介的发展。
金管局副局长何恒心表示,监管与金融服务创新相辅相成。加强稳定币的监管制度是希望支持稳定币在新加坡作为付款途径的发展。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师事务所新加坡金融监管主管张秀玲认为,金管局计划推出的措施将让新加坡对数字支付通证领域的监管更加清晰,这有助于建立更强稳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入资源,制定长期的数字资产业务战略。
区别对待可编程货币
从新加坡金管局的表态来看,相比加密货币,金管局明显对稳定币、通证化银行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这三种可编程货币形式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央行数字货币,金管局已经在推进这方面的用例尝试。
本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活动中,金管局推出升级版乌敏岛项目(Project Ubin+)。这是一项使用批发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外汇跨境兑换和结算交易的全球性计划。目前,金管局正在与法国和瑞士的央行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合作,探索通过自动化做市商(automated market maker)进行批发央行数字货币的交易和结算。这将使两种或两种以上数字资产的交易和结算能够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
另一方面,虽然新加坡金管局评估认为目前还没有必要在新加坡发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但是却在2021年开展了胡姬花项目(Project Orchid)。这个项目旨在帮助金管局建立所需的技术能力和素质,以便在其有需要时能够发行零售央行数字货币。
不过,胡姬花项目的第一阶段探索的其实是“意向货币”(purpose-bound money)概念。所谓意向货币,就是指让发行者在使用数字新元进行转账时能够指定条件,比如有效期和商店类型。举例来说,今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活动中,淡马锡、FAZZ金融公司和Grab公司合作进行测试,向部分与会者发放作为商业用数字代金券。参与测试的与会者们可以通过他们自选的钱包应用程序来使用这些代金券,在参与测试的活动伙伴商家处购物。
这种意向货币既可以采用零售央行数字货币,也可以采用稳定币或者通证化银行存款。这意味着,这三种形式的可编程货币都能通过胡姬花项目进行用例测试,并有机会找到未来进入实际应用的切入点。
实际上,金管局目前对它们的具体态度分别是,对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测试,通过健全监管措施来促进稳定币发展,以及允许通证化银行存款。
同时,新加坡金管局也没有完全禁止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相关交易,只是对其运作设下了严格的限制,尤其针对的是散户投资。金管局近期公开咨询文件中提出的也只是,它将要求加密货币服务提供商确保其商业行为适当且风险披露充分。
记者了解到,新加坡三家衍生品交易所之一的亚太交易所在今年7月就获准推出了比特币永久期货合约。这也是新加坡首个获得金管局批准的比特币永久期货产品。在此之前,该交易所在5月已经推出了比特币月度期货合约。这两种产品都不接受新加坡的散户投资者,但对投资机构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Ben Charoenwong告诉记者,亚太交易所的比特币永续期货合约与类似芝商所比特币期货的合约在杠杆、到期日等方面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比特币永续期货作为押注比特币价格的工具更为有效。
他同时表示,金管局限制散户购买APEX交易所的比特币合约,但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场,这是出于保护散户投资者利益的适当做法。因为当比特币走强时,散户投资者会抱怨监管机构不许他们使用杠杆;而当比特币下跌时,使用杠杆的散户却有可能会失去毕生积蓄,这时他们就会抱怨监管不到位。因此,无论监管机构做什么,散户投资者都可能不高兴。
推进资产通证化业务
相比处于监管风口浪尖上的可编程货币,通证化资产在新加坡的发展更加成熟、稳定,前景也更显广阔。孟文能此前表示,对金融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通证化可以促进交易的有效性,增强普惠金融,并释放经济价值,这才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真正创新”。
Charoenwong也同意资产通证化可以促进交易。但他补充说,为了让通证化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交易激励机制。这是因为,虽然通证化可以更有效地转移资产所有权,并允许投资者拥有更小份额的实物资产,从而增强金融普惠,但从事这种交易的平台和指定的做市商必须发挥重要作用,让通证交易具有足够的流动性。
不过,金管局目前对通证化资产业务的政策重心似乎还没有放到流动性方面。事实上,目前这方面业务在新加坡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新的通证化产品、新入场的平台和企业层出不穷。以新加坡数字证券交易所ADDX为例,这个平台成立于2017年,但现在已经是行业内的一家老资格企业了。据记者了解,ADDX推出的业务过去多与私募股权基金的通证化有关。其背后的业务逻辑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门槛相对较高,很多个人投资者很难从中受益。ADDX可以通过通证化,将私募股权基金的最低投资金额降低到1万美元,也就是降低了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门槛,从而向更多投资者开放私募市场机会。不过,近期ADDX却推出了一个新的、实物性质的奢侈品资产通证化项目——通证化来自勃艮第地区顶级酒庄法国葡萄酒的投资组合。这是ADDX继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以及商业票据和债券通证化后,推出的首个奢侈品资产通证化项目。据记者了解,该项目一经推出就被全额认购,投资者中有不少是葡萄酒鉴赏家。
在本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中,记者注意到一家新加坡金管局“监管沙盒”中的资产通证化企业DigiFT也在展区亮相。这家新加坡公司在以太坊公共链上提供去中心化金融解决方案。资产所有者可以在其平台上使用基于区块链的证券型通证进行融资,而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自动做市商机制在交易中获得持续流动性。这家公司表示,到2030年,资产通证化市场预计将占到全球GDP的10%。仅非流动性资产的通证化价值就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
资产通证化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挑战除了Charoenwong所担心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市场流动性有限以外,还有缺乏符合监管规定的解决方案,以及投资者保护不足。而后两点正是新加坡金管局近期的政策关注焦点。
事实上,资产通证化允许高价值的金融和实体经济资产在点对点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分割和交换,允许资产在不需要中介的情况下安全无缝地交易。它可以实现去中心化金融(DeFi),让借贷和交易活动通过智能合约自主执行,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可访问性。不过,去中心化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可能存在重大风险。
今年5月,金管局推出了一个守护者项目(Project Guardian),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去中心化金融的应用潜力,并设法控制风险。日前,守护者项目的第一个行业试点项目完成了第一笔实时交易,也就是星展银行、摩根大通和SBI数字资产控股针对由通证化的新加坡政府证券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日元和新元组成的流动性池(liquidity pools)进行了外汇和政府债券交易。这笔交易的完成意味着,通证化资产的跨币种交易能够在直接参与者之间进行即时交易、清算和结算,这就能够节省掉清算和结算中介带来的成本。
目前,在守护者项目下,新加坡金管局还在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新的行业试点,已经公布的两个试点分别是渣打银行牵头的探索发行与贸易融资资产相关通证的项目,以及汇丰银行和大华银行参与的财富管理产品通证化项目。
中资金融机构在新加坡发展势头良好,规模较大。更为难得的是,一些中资机构经常会把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产品拿到新加坡市场,与各国同业竞争,并取得好成绩。在今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就凭借“工行区块链赋能创新服务”方案,获得了全球金融科技奖新加坡金融机构分类第三名的奖项。Charoenwong表示,新加坡是国际金融枢纽,投资者在这里更容易进入资产通证化市场。中资金融机构有能力、也有动力,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的发展中,抢在资产通证化等产品进入成熟期前,抓住市场机遇,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