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顶流基金经理私募发行“遇冷”表明股市的春天不远了

2022-05-15 14:31 | 出处: 皮海洲

5月9日是“顶流”基金经理董承非“奔私”后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睿郡承非系列产品拉开发行序幕的日子,该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期限为5月9日-13日五天,招行、兴业、中信、国君等多家机构都参与首发代销。而从首日销售的情况看,该基金产品卖出近7亿元左右,被舆论称之为发行“遇冷”。
之所以称之为“遇冷”,主要还是相对于一些市场人士对睿郡承非系列产品的预期而言的。一些人对该产品销售的预期较高。毕竟董承非是“顶流”基金经理,是国内市场上较为优秀的且从业时间最久的基金经理之一,其管理公募基金的规模最高达700亿元。他2003年硕士毕业加盟兴全,从研究员起步,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管理部副总监、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今年1月,董承非因个人原因离职,离职前他管理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兴全新视野定开混合两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因此,对于这样一位“顶流”基金经理,人们对于其“奔私”后的首发私募基金产品同样寄予厚望。
不仅如此,对于睿郡承非系列产品的发行,董承非也做了一个响亮的“广告”。5月6日,睿郡资产发布公告称,睿郡资产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拟自购不少于4000万元新基金。这也是目前已经公开过的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经理中自购产品金额最大的一次。也就是说,董承非创下了目前国内市场基金经理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这不仅显示了董承非对中国股市下一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显示了对睿郡承非系列产品的信心。而且董承非的自购也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董承非的这种做法显然是能够增加投资者对睿郡承非系列产品的信心的。
但从睿郡承非系列产品首日的发行情况来看,虽然7亿元的发行规模对于私募基金产品来说已是一个不错的发行水平了,但相对于董承非“顶流”基金经理的身份,相对于董承非曾经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相对于董承非不少于4000万元的自购,这7亿元的首发规模就显得有些低了,因此给人们一种发行“遇冷”的感觉。
如何看待“顶流”基金经理私募发行“遇冷”呢?或者说,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呢?它至少说明了这样两个问题。
首先,私募基金的发行与公募基金的发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私募基金的发行存在很大的劣势。如果是公募基金发行,以董承非“顶流”基金经理的身份,其产品成为“爆款”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还有不少于4000万元的董承非自购,基金
规模达到50亿以上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作为董承非的私募基金,首日规模只有7亿元,确实有些偏冷。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体现在私募基金发行上有着较大的劣性。
比如,私募基金投资人的门槛很高,投资者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这一门槛就将广大中小投资者悉数阻止在了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大门之外。而公募基金没有这样的高门槛,投资者1000元甚至是100元都可以认购。
又比如,私募基金发行并不能大张旗鼓地宣传,甚至就连一些个人的交友平台、朋友圈都不能进行宣传,而只能是“静悄悄”地进行发行,很多投资者甚至对一些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完全没有相应的公开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购不足是很正常的。而公募基金的发行则可以铺天盖地地进行宣传,包括在官媒上进行宣传。因此,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在发行上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其次,“顶流”基金经理私募发行“遇冷”也说明目前的市场确实“有点冷”,甚至是很低迷。本来,董承非的大手笔自购是很能打动投资者的。但因为今年以来,股市行情的持续下跌,投资者损失很大,股票大面积套牢,所以投资者抽不出资金出来购买新基金。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今年以来的股市行情大幅下挫,以至投资基金也都没有了赚钱效应,甚至投资基金也都在亏钱,因此,即便投资者能够抽出资金出来,也不敢轻易将资金再往股市里砸,或购买新基金产品。
实际上,正因为都怕了,都不敢买了,这也说明股市的机会正在来临。毕竟新基金发行一直都存在一个“怪状”,即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现在新基金发行就面临着“好做不好发”的困境。在投资者都赚钱的时候,也就是新基金最好发行的时候,但这个时候的市场风险很大,新基金的投资是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的。相反,当下投资者都不赚钱了,都在亏损了,这个时候是市场风险大幅释放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最好做投资的时候,但偏偏这个时候,新基金的发行却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投资者都不敢认购。因此,“顶流”基金经理私募发行“遇冷”这也是市场进入底部的一个信号,股市的春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