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列表页 > 正文

【见智研究】美国贸易赤字被高估,贸易再平衡

2019-11-04 11:08 | 出处:

本文摘要:  美国的贸易赤字因科技和医药公司的海外留存收益而被高估。美国本土“生产”的知识产权在海外获得的收益,本应作为服务贸易顺差体现在美国的贸易帐上,但却因税务问题“化妆”成了再投资收益,留在了海外。 此外,能源独立和天然气出口将通过减少石油进口逆差和增加天然气出口顺差的方式,在未来数年进一步缩减美国的贸易赤字。 美国的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优势将在经济上吸引制造业“回归”。综合来看,美国未来贸易逆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15年5000多亿美元的“高位”逐步缩减。   有观点认为,2008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世界经济长期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所谓的不平衡是贸易赤字国如美国等的巨额贸易逆差和贸易盈余国的巨额贸易顺差长期存在,且无法得到再平衡造成的。  金融危机之后,贸易再平衡实际已经悄悄开始。再平衡的“主战场”并非在传统的商品贸易,而是在服务贸易领域。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凭借科技、金融等服务领域的优势开始发力服务贸易,服务贸易顺差节节攀升。  图: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在金融危机后节节攀升  图:中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地位  但即便如此,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实际是被大大低估的,并因此直接导致了美国贸易赤字被高估,美国的贸易赤字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惨”。此外,美国能源独立和能源出口、以及制造业因政策和成本因素回归的前景,注定了美国的贸易赤字将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行。  赤字被高估要从Iphone的生产成本说起  此前,调研公司IHS做了一件看似非常“无聊”的事情,其将IPhone的组件成本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后得出结论:32G的Iphone7的实际生产成本只有不到225美元,但售价却高达649美元。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对于IHS而言,忽略像手机这种科技密集型产品中的“软件附加值”,而单纯计算其硬件成本,是一种“下三滥”的行为,是对分析对象的不尊重和对自身专业水准的“侮辱”。  但IHS其实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虽然IHS在报告中没有明确指明,仅仅是“就事论事”对Iphone的生产成本进行了分解,但实际上IHS通过“剥离”生产成本,让Iphone的知识产权成本浮出了水面。  众所周知,在所有Iphone的背面都有一行英文小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由苹果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这一行小字其实表明了Iphone的总体成本由两部分组成:知识产权和生产成本。在这两部分中,生产成本部分被当做了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但知识产权部分却没有充分体现为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  这部分本应进入美国贸易帐的顺差实际上被暂时存放在了苹果的“避税岛”——爱尔兰。虽然苹果公司的研发支出基本上都发生在加州,但是在美国境外销售的Iphone,其知识产权创造的利润收入却没有“回流”到美国,而是暂存在了爱尔兰。  数据显示,美国收入占苹果总收入的40%左右,60%的收入来源于海外。苹果按照收入占比对研发成本进行分摊。例如苹果2015年研发费用为80多亿美元,苹果美国分摊其中的32亿美元,而苹果爱尔兰分摊剩余的48亿美元。分摊的研发成本是作为服务贸易收入进入了美国贸易账,但占大头的利润却被“隐藏”在了海外。  图:苹果在美收入与海外收入的比重  2015年苹果实现净利润534亿美元,按简单分摊的方法计算,其中有约320亿美元是来自于美国以外。根据IHS对IPhone成本分析进行粗略估计,其中65%即208亿美元属于知识产权收入。由于苹果的知识产权的来源是美国本土,这相当于美国本土出口服务获得了208亿美元的利润。但这部分本应作为服务贸易顺差进入美国贸易帐的知识产权利润,却“化妆”成了苹果爱尔兰的再投资收益,仅有研发成本被计入了美国服务贸易帐。因美国大型科技公司避税的做法,直接“吹大”了美国在科技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逆差。  图:被“吹大”的美国科技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逆差  在海外囤积现金最多的美国公司,也是知识产权密集型公司,如微软、GE和辉瑞等等。这些公司在海外囤积的海外收入的性质与苹果类似:在美国“生产”的知识产权在海外产生的收入,却没有充分按照服务贸易顺差计入贸易帐。  图:海外囤积现金最多的美国公司  据估计,美国公司在海外的现金囤积在过去一年间增长了约4000亿美元。鉴于海外现金囤积主体主要集中在IT和制药行业(占比超50%),且这些行业的海外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美国的本土“生产”的知识产权,因此如果特朗普的税改能够让这些公司不再有动力将收入留存海外(相关分析请参见《【见智研究】先别关心基建了,税改才是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有望在2015年2270亿美元的基础上,在短期内接近翻番。  美国能源独立和能源出口也将缩减贸易逆差  除了隐性贸易顺差今后可能计入正式贸易帐外,美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出口政策也将直接缩减贸易逆差。其中石油进口缩减将减少逆差,同时天然气出口将增加顺差。首先来看一下原油。  2015年,美国日均原油需求为1940万桶,其中28%,也就是约543万桶为进口原油。预计到2020年,由于页岩油开采量的上升,进口比例将进一步缩小至11%。鉴于美国对油品的需求量已经进入“高原”地带,未来预计将仅在现有水平上略有上升,到2020年美国日均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减少至100万桶左右。所以如果按对未来油价预期的较低区间:60美元/桶计算,贸易逆差因此将减少近1000亿美元。  图:美国日均原油进口量预期  图:美国油品需求预测  石油并不是美国能源独立的全部故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和生产国,目前在天然气方面已实现了自给自足。在这种情况下,页岩气开采的技术革命将美国可开采天然气总量整整提升了一倍。目前页岩气已经占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未来预计还将继续大幅增加,并大幅超过美国国内需求,让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图: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天然气消费国  图:美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生产消费量目前基本平衡  预计到17年底,美国的天然气出口量将达近20亿立方英尺/天。按照目前国际上与油价挂钩的天然气价格计算,美国天然气每年的“出口创汇”将高达近600亿美元。  图:美国天然气出口预期  制造业回归将进一步平衡贸易  除了通过服务贸易和能源独立等“非传统”方式平衡贸易外,美国日益凸显的制造业成本优势,也将助力特朗普制造业回归的政策,进一步减少美国进口量和贸易逆差。  从2004年到2014年,发达经济体与美国制造业成本的差距开始扩大,现在美国已经是制造业成本最低发达国家。同时,美国与中国的制造业成本差距也在快速缩小,如果这一趋势再持续10年,两者在成本方面的差距可能消失。  图:2015年美国制造业成本与主要发达国家及中国的对比  细分来看,劳动力是美国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在发达经济体中是最灵活的,生产率也很高。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数据,在美国生产,经生产率调整后的劳动力成本比西欧和日本低20%-54%。  除此之外,能源成本优势也是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上升之际,得益于页岩气技术革命,美国的天然气成本逆势下降了50%。目前,中国、法国和德国的天然气成本是美国的3倍以上,日本的天然气成本约是美国的4倍。  此外,由于天然气正成为美国电力的最主要来源,低成本的页岩天然气还有助于提升美国电价竞争力。(详细分析请参见:《【见智研究】特朗普大棋局中的“隐形皇后”——天然气》)这对钢铁和玻璃等能源密集新产业来讲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中国上市公司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10亿美元建厂,便是很好的例证。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现身说法”称:“美国电价是中国一半,天然气只有中国的1/5。”  虽然目前并没有办法估算特朗普制造业回归的政策加上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最终能够“代替”多少美国进口和进一步消减多少贸易赤字,但若未来美国的海外知识产权收入得以计入服务贸易顺差,再加上能源独立和能源出口的前景,美国未来贸易逆差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15年5000多亿美元的“高位”逐步缩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